【影评】《罪之声》电影:超过追诉时限的经典悬案,还是有找出真相的价值,为什么?

影视影院影评人气:9809时间:2023-05-01 03:30:16

二战之后至今,日本动员大量警力调查仍未侦破、同时造成广域国民陷入恐惧的悬案,可能只有骇人听闻的「固力果、森永案」,简称「固森案」(グリ森)或称「怪人21 面相事件」。数十年后,许多小说家与电影导演以戏剧手法试图找出真相,电影《罪之声》是最新的一部作品。这次主演的小栗旬星野源,能够找出这件36 年悬案的真犯人吗?

《罪之声》。

《罪之声》。

我们介绍过,固森案是80 年代日本零食糖果厂商与全国小孩的恶梦,因为不只是日本两大零食厂商固力果与森永受害而已,这起超大型犯罪由固力果社长遭到绑架开始,绑匪不但向固力果要求巨额赎金,随后绑匪又向森永与日本第四大食品加工厂商丸大食品、知名咖喱产品商好侍食品、糖果点心厂商不二家等等食品业,勒索数亿日圆款项。神秘的匪徒,要胁将在这些民众最喜爱的日常食品中,加进食用后数分钟就会致死的氰化物。

固力果社长遭到绑架。

固力果社长遭到绑架。

这起事件没有人伤亡,却因为造成民众惧怕心理,而导致食品商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厂商股价大跌、商品滞销等等损失,总计最少超过500 亿日圆以上,而警方估计损失数字至今仍是「不明」。同时,绑匪还挑衅警方的无能,将嘲讽警方的花牌与批判文广寄到各大杂志社,甚至还嘲笑因失职而羞愧自杀的警局主管。如此大胆嚣张的态度,是日本犯罪史上首见。

当时引起媒体抢新闻大战的固森案。

当时引起媒体抢新闻大战的固森案。

这是日本史上第一次所谓的「剧场型犯罪」,指的是犯人全面掌控犯罪案件的进度,仿佛将社会化为剧场(舞台)、公权力化为配角,让台下观众(国民)观赏他们自导自演夸张的犯罪行径,激发人民极大的情绪反应,却无法逃离这场事先预谋好的犯罪实录演出过程。这么多年来,当这场超大型犯罪中的许多小罪案都已经超过追诉时限,固荣案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完美犯罪:没有犯人遭到逮捕、犯人动机与目标一概不明、无法预测犯人是否还会再次行凶。整个日本,在1984 年成了怪人21 面相的邪恶游乐场。

《罪之声》电影剧照。

《罪之声》。

2000 年,固森案犯人犯下的12 件案件,全数超过了追诉期限。让15 年来被嘲笑失职无能的大阪府、兵库县、京都府等地警方、以及当时为抢新闻而捕风捉影、妄加推测(甚至还推测犯人有超能力)的新闻媒体,留下难堪的印记。那么,再那之后又过了20 年,电影《罪之声》为什么还要重翻旧帐?难道只是在消费这个80 年代的社会污点?

《罪之声》电影剧照。

《罪之声》。

《罪之声》改编自塩田武士小说。描述继承父业、在京都经营西服店面的曾根,发现父亲的遗物录音带,这卷录音带有自己6 岁时的声音……但曾根却听到当年的自己,念着向「银河」、「万道」两间零食厂商勒索的台词(《罪之声》更名了森永与固力果,将固森案改名为银万案)。是谁利用了6 岁的自己?死去的父亲难道是银万案的犯人吗?另一方面,大阪大日新闻的艺文线记者阿久津,被上司要求在平成年份结束前,重启调查银万案的真相。两位各有心思的主角,从不同角度试图找出这桩35 年前的真相。

《罪之声》改编自塩田武士的小说。

《罪之声》改编自塩田武士的小说。

塩田武士的小说推论非常大胆,他将1985 年的固森案,与1983 年的荷兰海尼根啤酒老板绑架案连结在一起,推论固森案犯人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巨额绑架赎金,而是让企业形象受损,借以提前卖空企业股票获利。塩田再将案情结合了60 年代末的日本学运抗争,让当年因为社运受挫不甘的反动份子,藉由固森案发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攻击,使财大气粗的零食业者受到报复。可以说,塩田武士找到了这桩悬案最神秘的两个面向:动机与目的。




© 2021-2022 www.yingshiyingyuan.com

© 2022 影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