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真人快打》未必真的呈现了香港武打电影里的华丽套招,许多演员的拳脚很明显比不上港产打仔的俐落速度,或是仍然停留在洋式武打电影的以力相搏等级。但是,《真人快打》的打斗却足够充满中二程度的帅气、残忍与荒谬。就跟我们在真实世界里,光吃一记猛虎硬爬山开场的扒脸就要倒地,根本等不到下一记冲拳。
你能看到《真人快打》里挨招的一方,会乖乖等对方把帅气招式一使而尽。这种「被害者自觉」圆满了《真人快打》的情绪水准,让电影观众就像当年目睹梅原使出「背水逆转剧」的观众们一样,在招式落幕、对手四分五裂时,感到大快人心。
《真人快打》。
这样的黑色幽默不只体现在《真人快打》的杀戮上,这部电影还有满满的政治不正确干话、冷干话、与意味不明干话。90 年代动作电影的精髓,正是这些让粉丝传颂五千年的白烂台词(像什么「go to the chopper!」「Hasta la Vista, Baby」等等),《真人快打》很明显用心要复刻这样的趣味,其中一个角色甚至宛如当年的阿诺与史特龙,是个几乎每句台词都是干话与冷笑话的one-liner。这门手艺如今早已在现代动作电影里罕见,但《真人快打》成功地塞好塞满。
《真人快打》。
甚至电影很聪明地,将某些游戏用语,以干话的方式塞进理应很不搭嘎的电影世界里:当某个角色被干掉后,胜者(干话王)得意洋洋地以第三人称自称:
「XXXX(他的名字) Win!」
《真人快打》。
《真人快打》不但引进原作游戏的大量典故,同时引进大量经典武打电影的典故(你可以试着找找黄师傅的无影脚在哪里),但是,《真人快打》对武打电影的最高致敬,是让真田广之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潜主角。这位80 年代演过许多日本剑斗片的优秀演员,这次坐稳整部电影的主位,享受观众对他的共感怜悯与同仇敌忾。
当然今年60 岁的真田,并没有亲自上阵全部的武打桥段,但是开场他的杀阵,仍然气势惊人,绝对让老观众,回味他当年在《伊贺忍法帖》与《新里见八犬传》(里见八犬伝)等电影的风姿。
《真人快打》。
爽度无极限!
台湾华纳宣传《真人快打》时,用了「爽度无极限」这样的夸张词,但《真人快打》证明了这种浮夸其实是货真价实。
暴力与黑色幽默是游戏《真人快打》的精髓,而电影精准地以影音特效重制了这样的精髓,你可以说电影里怎么没有出现游戏里的XX 公主或是OO 好莱坞巨星等等角色。但是,电影《真人快打》并不想傻傻地把游戏照本宣科呈现。
这部电影真的懂这游戏的趣味在哪里、找到它、抓紧它、不顾那些「这太唬烂」与「这是三小」的嘘声、然后狠狠地把它扯出来──就跟在游戏里绝对零度扯出敌人脊椎的处决技一样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