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游戏夜杀必死》:看看享乐主义者与社交边缘人的游戏之夜

影视影院影评人气:8725时间:2022-08-16 20:24:19

不同于导演约翰戴利(John Daley) 与强纳森高斯汀(Jonathan M. Goldstein) 的制作团队前几部作品《老板不是人》(Horrible Bosses)、《全家玩到趴》(Vacation) 的R 级低俗喜剧架构,相较之下《 游戏夜杀必死》(Game Night) 反而打破近年美国喜剧的低俗老套框架,近年来鲜少有极具感染力的R 级喜剧能够鼓舞我(除非是英国视觉喜剧鬼才艾德格莱特),《游戏夜杀必死》的问世,缔造了难得一见且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暗黑」体验,虽然对于美国R 级喜剧而言,剧本的胡闹以及叙事手法仅达到了正常发挥的水平,不过对于剧本的原创性(特别是约翰戴利和强纳森高斯汀的制作群以及编剧写手)来说,《游戏夜杀必死》绝对可谓近年来推理惊悚与喜剧效果兼具的讽刺恶搞喜剧,更是跳脱框架的优良指标。

游戏夜杀必死边缘人享乐杰森贝特曼瑞秋麦亚当斯

去除掉片中的讽刺喜剧元素以及推理犯罪的包装,《游戏夜杀必死》所要表达的概念,即是集结中产阶级边缘人的游戏之夜小圈圈所发生的社交尴尬;本片的故事主旨,正是以讽刺喜剧的外衣来包装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的普世价值观。游戏夜也算是个小社会,就算在游戏夜成了赢家,但在现实人生之中的自己绝非「人生胜利组」,排斥他方,接纳同好,反而在生活与人际之间伫立了一道高墙,这群拥有社交障碍的边缘人们,在游戏夜之中找到了臭味相投的知己与同好,却忽略现实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社交环境及交际手腕,「游戏」并非「人生」,「游戏夜」反而是人生中的「享乐主义者」逃避现实与问题的方式之一,显然《游戏夜杀必死》中的玩家们都是相当典型的享乐主义者,沉迷于游戏的大快人心之感,反而遗忘人生之中身为「大人」的重大责任以及人际的重要本质。

游戏夜杀必死杰森贝特曼

游戏夜杀必死瑞秋麦亚当斯

美国喜剧悍将杰森贝特曼( Jason Bateman ) 搭配上女神瑞秋麦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

可以说是绝佳的搭配,片中常常被人嘲讽打脸的丑角杰森贝特曼、杰西普莱蒙(Jesse Plemons) 的冷面笑匠以及瑞秋麦亚当斯抛下包袱的疯狂演出,更是为本片画龙点睛,以《小精灵》来比喻游戏夜鸳鸯麦斯与安妮的享乐主义人生实在别具创意且贴切本片的主旨。本片的母体即是把「人生」与「游戏」比喻在一块,显然游戏夜鸳鸯的人生便成了经典骨灰级游戏《小精灵》,不断周旋于迷宫(游戏夜)中的小精灵想当然耳就是麦斯与安妮,追逐他们的鬼魂则是他们不愿面对的「人生」,为了逃避被鬼魂追杀风险只吃豆子,反而忽略水果与大力丸的存在,水果与大力丸则是他们面对人生的决心与勇气,比起永远不断地逃避鬼魂(人生)的追捕,还不如冒着风险吃下水果与大力丸,尽速结束这永无止境循环的游戏,并且赢得真正的「胜利」。

游戏夜杀必死边缘人享乐

 

《 游戏夜杀必死》并非只是单纯的喜剧片

整体而言,《游戏夜杀必死》可谓年度惊喜连连的讽刺喜剧,更是部不断地翻转观众思考曲线的推理剧,相当的有自知之明,恶搞且胡闹一番,借此带出人们心中的人生感慨,充斥美国R 级喜剧流,却不至于沦为下流,全片的视觉效果以及转场远景的景深及立体感,简直有如桌游般的异曲同工之妙,表面娱乐性十足精彩绝伦,骨子里所讽刺的议题及普世价值观念则是相当地有血有肉,精准命中人们心坎最为现实的「疮疤」,却不至于见血,在不断扑朔迷离、峰回路转的推理转折以及喜剧骨子之下,《游戏夜杀必死》一步一步地带领观众探讨人生极为重要的普世价值,甚至调侃心境自我中心的边缘人以及享乐主义者们。

游戏夜杀必死边缘人享乐杰森贝特曼瑞秋麦亚当斯海报


© 2021-2022 www.yingshiyingyuan.com

© 2022 影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