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家在Toyama,是在海边的房子,我以前的妈妈留着一头长头发,她长得非常漂亮,我相信她也会跟我现在的妈妈成为好朋友。」
小男孩怡安(白润音饰)躺在医院的诊疗床上,说了一段非常玄妙的话,这是电影《 上岸的鱼》(A Fish Out of Water)的开头,导演赖国安以他104 年拿到优良的剧本《后花园》为发想,历时多年终于完成了首部剧情长片《上岸的鱼》。
以亲情为题材的国片不少见,却鲜少有以「前世」为主题的,如何能将这两种类型融和,不致芜杂失序,诚然考验在剧情片领域算新手的导演赖国安。电影中小男孩声调不带情感、宛如机器的人对爸妈、对爷爷、对老师同学覆诵「我以前的家」,到底那个家有什么好?有什么魔力?让他心心念念,让他不时想逃离现在的家?在我们只能耳闻却无法眼见之时,我们只能回望他现在的家,是否有着他无法再待的理由。
《 上岸的鱼》诉说生活的压力会让人忘了要找寻以前所拥有的热情
怡安的爸爸浩腾(郑人硕饰)经营着父亲(陈慕义饰)的水煎包店,妻子雅纪(曾珮瑜饰)则是在房仲业上班,两人为了儿子脱口说出的「前世的记忆」起了争执,父亲中风更加深他们的生活磨擦。两人选择分居,由雅纪独自带着怡安,一次雅纪看房子之时不慎让怡安走失,原来怡安自己坐火车去找「以前的家」,幸被站长发现带到派出所,浩腾带着雅纪、爸爸来到派出所,既欣慰于怡安的失而复得,也对怡安的问题感到心力交瘁。
浩腾耐不住性子,曾在自己的生日会上要怡安喝果汁,怡安回应「我不喜欢果汁,我只喝水和牛奶。」又说只喜欢吃巧克力蛋糕,浩腾粗爆的用力淋上巧克力酱在原先的蛋糕上;雅纪看到怡安在自己妹妹家中的墙壁涂鸦,对着怡安大声说:「你把我搞成这样还不够吗?」听到幼稚园老师说怡安在学校踢倒别人沙丘,她对接连否认此事的怡安说:「不可以说谎!」
浩腾独力照顾父亲的辛劳和疲惫,雅纪连推摩托车去修理的空档都要打电话给客户的生活壅塞感,在摄影机底下两人不时对着远方无神眺望、愁容满面的镜头,让观者一览无遗。印象最深刻的,是浩腾帮中风后父亲洗完澡的那场戏,「洗好了」三个字听来简短,语气的疲惫和哽咽的神情委实令人不舍。两人都兼负着持家、养家的职责,于生活上皆无失职,然而消磨掉他们热情的,也是生活。它侵蚀两人相爱的热情,和对儿子的热情。
前述两人分别与儿子发生的冲突事件,看似只是因为儿子不乖,所以需要把他带入正轨的管教方式,但我们可以从很细微的地方察觉到,这对爸妈其实对孩子都还不够了解:浩腾对怡安真正喜欢喝的东西是什么不清楚,雅纪无法对怡安选择说谎的原因,有进一步了解的动力(因为同学先抢他东西)。
我们看到的似乎是怡安的作对、不妥协导致爸妈要严厉对他,其实他一个再微小不过的心愿也不过是希望爸妈能好好听他说话罢了!而再往前推衍,当爸妈分居,他连自己现在家的居住权都被剥夺、连自己想要的居住地都不能择定时,更突显小孩在大人世界中的边陲化和无能为力!
「以前的家」是个引子,电影用一个小孩的童言童语,趋使大人们开始「找寻」,在忙碌紊乱的生活中,在我们几要被若干重担给压得喘不过气的同时,是什么让我们支撑到现在,还「可以为继」的?电影套了一个奇幻剧的模子,其实仍是一个通俗剧的核心,看到满经风霜的浩腾和雅纪最后终于愿意带怡安去找以前的家的时候,虽然不知这是否就是怡安脑海中所勾勒的确切形貌,可是看到这对穿着婚纱的爸妈努力在海边奋力爬坡的景观,这么熟悉又陌生的图像,我想怡安应会在心里面说:「嗯,这是我以前的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