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概念说到这里应该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但事情没那么单纯──大家可能都对结尾的转折大吃一惊,却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出在这,我们进一步把A 定义成女主角本体,B 则是她的复制人吧。
惊讶的结尾转折混淆了片中理论
结尾的转折让几件事情说得通,包括为什么所有复制人当中只有B 会讲话(因为其实她是A)、策画这场复制人反攻行动的原因与主导者等,全是因为在一开始B 就上演了狸猫换太子的戏码,而相对地,这个转折也让整部电影的理论有点混乱掉了。
首先,这个转折至少证明了B 拥有自我意识,否则不可能有想取代本体A 的想法产生;既然有自主性,为什么又得和本体执行相同的行为模式?再来,A 也在电影中谈到,她一直被B 所主宰着,可是照电影的观点,本体应该才是灵魂的主宰者,又为什么只是因为地上与地下世界的A、B 对调就反过来被复制人主宰了呢?电影针对这点完全处在一个灰色地带,到底谁能够控制谁?主宰灵魂的模式又是什么?
撇开逻辑性来说,这些问题以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趣的,而这些事情会有解答吗?我想不会有也不需要,拥有无限的想像空间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
《我们》对灵魂的看法,大胆又无限
《我们》所提出的概念既大胆又充满话题性,它就像是混合了双生灵魂、二元论等等的大杂烩,和《逃出绝命镇》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两部电影比较像是乔登对灵魂所提出不同见解的产物。很多人都在讨论续集的可能性,与其如此,我更期待乔登下次再提出不同的观点拍出另一部电影,这样会更棒。
整体而言,乔登皮尔的两部灵魂说电影,除了巧妙放入他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外,把对灵魂的观点与应用到剧本的灵感也都很耐人寻味。而《我们》这部电影我大致上都喜欢,就唯一一点我觉得有点破坏了美感,就是它最终对复制人的解套是人为的,如果能够更哲学一点解释为天生的,那是不是会更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