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绒电锯》(Velvet Buzzsaw) 是今年2019 年的美国电影,由金奖编导丹吉洛伊(Dan Gilroy) 推出,并于2019 年2 月1 日在Netflix发行。电影被归类为「超自然恐怖片」(Supernatural Horror Film),与其说是恐怖片,本片制造的悬疑和紧张感更接近惊悚片(Thiller Film)。
故事讲述一个寂寂无名的艺术家离世后,遗留下的无价艺术品除了为艺廊带来不菲的收入外,还意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诡事,是为对当代艺术制度的一种讽刺。故事围绕三种人物发生──「艺术家」、「艺廊负责人」和「艺评人」,透过角色让观众反思艺术这件事。
《丝绒电锯》电影海报充满血腥感,但内容其实没那么血腥,想看恐怖血腥内容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
评断艺术的标准在哪?
首先,是「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丝绒电锯》出现的艺术家主要有4 位,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享负盛名的画家,而是导致这个故事发生、一位在去世后作品才被肯定其价值的默默无名画家Dease,观看本部电影的观众对他只会有一个倒下的背面的印象,而且在现实世界里,有2 位鼎鼎大名画家──梵谷和莫内,也都是离世后才变得有名。
再来就是在「艺廊里的杂工」,他声称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作品都有在展览会场中展出,但他却还是要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只能说做艺术家十分艰难,这让人不禁思考:到底该用什么准则,来定义一个艺术家或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
撇开电影情节,《丝绒电锯》频频让观众思考艺术这回事。
当艺术的价值被金钱量化
接着是「艺廊与艺术」的关系,艺廊作为寄放艺术品的空间,同时也是艺术家和买家之间的桥梁,这亦使艺术品与商业有所关联。电影中,由蕾妮罗素( Rene Russo ) 饰演的艺廊老板Rhodora 的价值观正是「艺术的价值就是用金钱来衡量」;她觊觎Dease 的画作,只因她认为这些画作能带来庞大利益,于是聘请律师利用法律漏洞将Dease 的画作占为已有,更用尽各种方法来获取最大利益,使艺术品成为了投资的一种,也成了商业的道具,却忽视了其背后的意义。
由蕾妮罗素饰演的艺廊老板Rhodora。
艺术的评论从不客观
最后是「评论家与艺术」的关系,电影中由杰克葛伦霍(Jake Gyllenhaal) 诠释的评论家Morf Vandewalt 掌握了许多艺术品的生死大权,从电影中的人物们对待Morf Vandewalt 的态度就能看出他在艺术圈里位高权重,而且他撰写的评论几乎可以主宰一个艺术家的生涯。「评论」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爱好,欣赏艺术品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评论家提供的意见应仅作为参考之用,而不是视作对一位艺术家作品的定义或评断。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由东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 饰演的Gretchen 躺在血泊里,她的尸体却被参观者误以为是艺术品,相当讽刺。
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还算不错,只是在情节铺排上可以更加完善。电影初段时,观众需要了解人物性格以及背景才能更投入故事之中,但电影却花费太多篇章在铺陈,使前段剧情略嫌沉闷;再来是电影到第40 分钟才出现第一个牺牲者,应该更早让电影进入主题,以增加后段Morf Vandewalt 的心理变化和挣扎等值得多加描述的故事情节。在艺廊做助理的女生Coco(娜塔莉亚戴尔/ Natalia Dyer饰)见证了所有人物的惨死,观众原本也预期她会为剧情带来反转,可惜最后并没有发生。
总结来说,《丝绒电锯》多次让观众反思所谓的「艺术」,就像电影的最后一幕,Dease 的作品流落街头,但为什么作品的本质明明没有改变,只是贩售的场所改变就造成了价格的巨幅改变呢?电影中Dease 的画作本应被销毁,只因为人们的贪念把画作留下并用来图利,剧情以画中有鬼魂来增加悬疑感,可是鬼魂是真实存在吗?抑或只是人们贪婪的心魔作祟,而酿成这场悲剧吧。
《丝绒电锯》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