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从一开始的怪人、痞子,为戏执着的戏疯子,随着呈希的到来,他表面看似的蛮不在乎,在爱人之子的日夜陪盼下,真心才慢慢一点一滴敞开。他问呈希说:「你知道什么是一万年吗?当你的爱人说要过正常的生活,他离开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万年。」
我们或许会想:这是哲学性问题吧,小孩子怎么可能听得懂?然而电影就是藉由这样的独白,先在你心上种下印记,待你亲眼目睹时间的残酷在他们身上发酵时,才更能加感受到此情不在的遗憾,对他投以除了怪与痞之外的深情眼光注目。阿杰一开始被三莲骂死同性恋,因此回想起爱人当初选择要走的理由是因为想要一个正常家庭,阿杰的性向让他自己认为是一个污点,成了他不能被正常社会所接纳的遗憾,甚至也不敢告诉自己的母亲他爱的其实是男人,而三莲在之后逮到机会向阿杰的母亲说出了这个秘密,本以为这是她复仇计画里最完美的剧本,但结局的走向出乎意料,让人觉得电影编排非但没有硬凹,还导向了一个温暖有力的结尾。
高爱伦(左) 饰演邱泽的母亲
当我们看到三莲说出秘密后的反应,没有想像中的畅快,反而只像她自己跟神明说的:硬逼自己做一个坏人,只感受到更多的茫然与恐惧;而阿杰母亲知道秘密后的反应则是愣住久久说不出话。后来,这两个身分同为“母亲”的女人先后来到阿杰的舞台剧首演,她们在看表演的同时,心中也起了小剧场式的翻腾。记得三莲丈夫生前对阿杰说过:「恨比较快康复。」却被阿杰驳斥说:「爱才能比较快康复。」这句话隐约也影响了三莲,她或许不知道自己不是先被丈夫爱上的女人,但剧场中风铃的闪现,突然泯除了她曾经认为丈夫对自己「没半点真情」的疑虑,她发现这两个男人都不该去恨,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打破了两人牢不可破的敌友疆界,而聚拢成一个我们可以共同拥有“他”的温暖同心圆。
而最大的洋葱,应该是阿杰母亲对儿子演出结束后的反应。电影中段省略了母亲知情后可能会有的反应,在很多电影中的母亲,像是《醉.生梦死》的吕雪凤、《海南鸡饭》的张艾嘉, 知道儿子是同志后不仅叨念、甚至掌掴,怕他们被用异样的眼光对待、希望能改变他们;而在《谁先爱上他的》的剧末,阿杰的母亲则是选择接受并和儿子深情相拥。
母亲的情绪转折无疑是本作品中最发人深省之处,电影没拍到的,比拍到的更耐人寻味,如果三莲能从风铃忆起自己被爱的形状,那么阿杰母亲也能从孩子为了梦想(舞台剧)坚持的感动,进而了解到儿子对感情上的执着,这个抱拥完成的不仅是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更让本片所要谈的主题呼之欲出。到头来谁先爱上他的都不重要,爱的就算是“他”也不打紧,因为我们都共同拥有爱,也学会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