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时间点从 1950 年代到未来,集结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及徐克等七位导演,每人以抽签方式各自负责一个年代并拍摄一部短片,集结而成的电影《七人乐队》,透过一则则的小故事,在回避像是反送中这类敏感话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道出他们对香港的观察及情感。
《七人乐队》挑战你对香港影坛的认识度
要是你与我一样,在观影前不知道这七位导演各自负责的年代,那么,由于这些短片都在最后才会打上导演姓名,因此也使观赏《七人乐队》的过程,变得像是一场猜谜游戏,让你在看着一部部短片轮番上演之际,可以藉由故事风格来猜测导演是谁,算是挑战你对香港影坛的认识程度。
不过,由于这七位导演各自风格明确,再加上随着电影演到后头,选项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其实也不算太具难度,至少第一部的〈练功〉,便几乎是直接了当的送分题,以我的状况来说,也只有位于中间的〈回归〉猜错了导演身分而已。
* 如果你原本便打算进戏院观赏《七人乐队》,那么在此则稍作警告,接下来的内容,将会提及哪位导演执导了哪部作品,因此若是你也想感受那种猜谜般的乐趣,还请斟酌阅读。
好了,提醒结束,让我们继续下去。
〈练功〉一段儿时回忆,一段往事的补述
作为全片开头的〈练功〉,是洪金宝执导的作品,基本上算是洪金宝的一段儿时回忆,提及他的师父于占元过去训练他们的往事,因此就题材来说,可以算是日前去世的导演罗启锐代表作的《七小福》的一种补充,只是改由当事人洪金宝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就这么呈现出一股忆当年的性质。
〈校长〉师长/师生之间的情谊
接下来由吴镇宇主演的〈校长〉,则是许鞍华的作品,故事既描绘了一段校长、老师与学生间的师生情谊,同时也以较为隐晦的方式,处理了校长与老师两人那若有似无,几乎难以察觉的暧昧情愫,因此就整体来说,算是个明显需要更多空间及细节,才能真正说得动人的故事。
〈别夜〉呼应时代?风格化手法背后的问题
谭家明的〈别夜〉,则算是《七人乐队》里最让我困惑的作品。不管是故事、剪接或画面构图,〈别夜〉都给我一种像是电影系学生习作的感觉,仿佛想利用风格化的手法来掩饰角色不够真实的问题,让你一面认得出这部短片肯定出自谭家明之手,却又无法确认这究竟是他想与故事时代相互呼应的刻意为之,又或者只是单纯失手而已。
〈回归〉小巧可爱的讨喜之作
至于袁和平执导的〈回归〉,则在角色情感上显得亲切讨喜,藉由元华饰演的传统爷爷,以及林恺铃饰演的孙女间的关系,就这么以带有一点武打元素的温情喜剧,展现出不同世代间的想法歧异,还有亲情绝对足以克服这些问题的温馨观点。其小巧可爱的恰当格局,则可以说是《七人乐队》中最为讨喜的作品。
〈遍地黄金〉现实讽刺,锐利之至
到了杜琪峰的〈遍地黄金〉,则为《七人乐队》带来更明确的现实讽刺性,透过三名好友多年来总是想投资什么,却屡屡错失入场时机的情节,带出了一则具有《夺命金》特质的故事,同时也是《七人乐队》的短片里,唯一直接置入历史事件的短片,使得〈遍地黄金〉就算没有杜琪峰过往作品那类风格化十足的动作场面,整体却也像是一把打磨过的小刀,在谈笑之间照样锐利之至。
〈迷路〉家庭故事,惜古迷今
倒数第二部的〈迷路〉,则是林岭东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在风格上也与林导过往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使人既可以将其当成一则典型的家庭故事来看,同时也可以视为一则关于时事变迁,让人既怀念往日的美好,却也感慨于自身跟不上时代的一种迷惘之情。
〈深度对话〉眼见不一定为真
而徐克执导的〈深度对话〉作为《七人乐队》的压轴之作,则绝对是本片将香港主题处理得最为隐晦的一部。
这部短片透过医生与精神病患之间不断翻转的搞笑情节,既对政局有所讽刺,同时也像是在自述香港电影人与中国投资方那些复杂无比的潜在关系,告诉你眼见不一定为真,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徒然惹人耻笑的闹剧一出,却也有可能经过九弯十八拐地迂回隐藏,将他们所想讲的事情隐匿其中,并从中挣得一线生机。
《七人乐队》影评心得总结
就我个人喜好来说,在《七人乐队》中表现较为出色的,按照播映顺序分别是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峰的〈遍地黄金〉与徐克的〈深度对话〉这三部作品,至于其它四部则大多均为持平之作,就算不是什么杰作,也由于《七人乐队》整体的主题及情感,因而并不令人厌烦。
也就是说,如果你对香港电影怀有一分特殊情感,那么《七人乐队》里的作品,纵使并非这些导演的最佳表现,却也值得你踏入戏院里,透过这些简短故事,仿佛与这些导演坐了下来,就这么聊了聊香港这块地方。
他们所共同演奏的,并不是什么慷慨激昂的动人史歌,而更像是闲话家常的一曲曲香港小调。事实上,或许也正是这样一种将所有事情都妥善隐藏的小调,才更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得以安然无恙地吟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