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在一个名字前面,冠上一个头衔,只不过再多加几个字;但是,一个人要赢得一个头衔,却得费上多年功夫,甚至一生一世。只是,居礼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 这位科学家,冠在她名字前面的头衔,不是一组,而是一列。这位生在19 世纪的女性,要有多强悍、多勇敢、多坚持,才能为自己赢得那么多个第一与唯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第一位获得巴黎大学教授教职的女性,也是唯一获得爱因斯坦赞扬「从不曾受名利薰心的科学家」。
但是,如果只认得这些头衔,「居礼夫人」这四个字还是没有太多意义,除非你真正深入这位科学家的人生、家庭与研究。既然今日我们时时刻刻都还活在居礼夫人的科学遗产之下,怎能不好好认识这位创造历史与奇迹的伟大女性,不如就去看看《居礼夫人:放射永恒》(Radioactivity, 2020) 这部电影吧。
《居礼夫人:放射永恒》也有动漫风格
《居礼夫人:放射永恒》是由法国伊朗裔的女创作家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 所导演。莎塔碧是位多才多产的创作者,既是童书插画家、作家、漫画创作者,也是位导演。她曾改编与导演自己创作的自传漫画《茉莉人生》(Persepolis, 2007) 为动画电影,并以此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提名。
因为深爱漫画、创作漫画、也导演动画,莎塔碧所执导的《居礼夫人》也是根据著名的图画小说《居礼夫妇:一个关于爱与原子尘的故事》(Radioactive: Marie &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 2010) 所改编。《居礼夫妇》的图画小说,是由著名的图文插画家萝伦芮德妮斯(Lauren Redniss) 所撰写与绘画,富有幻想的插画搭配细腻动人的文字叙述,此书还曾经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非小说类奖的提名。
《居礼夫妇:一个关于爱与原子尘的故事》。
一方面有雷德尼的风格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自己热爱的漫画,莎塔碧所导演的《居礼夫人》也充满视觉上的光影设计,即使是个19世纪有点灰暗的巴黎历史,电影仍旧充满漫画般的舞光色彩,例如居礼夫人每天带在身边的雷射夜光迷你试管,还有由这蓝绿雷射夜光所引发的恶梦与幻境。
居礼夫人的抵抗──体制、种族、女性、与媒体
从小就在读物或是课本中阅读到居礼夫人几个字,也知道是她发现镭与放射线,不过,我从来都不知道镭与钋还有飘渺的放射线,是如何从世间万物之中被发现的。假若不曾看过《居礼夫人》这电影,我肯定也无法理解,原来「发现」一个化学元素,需要经过多少的劳力与努力。
为了研究,居礼夫人请人运来一麻袋又一麻袋的沥青,自己默默捣碎粗矿沥青,再经过煮沸蒸馏等等繁复流程,总算由四万顿沥青之中,找到镭、钋与放射线。居礼夫人的研究过程,宛若一场苦劳的修炼,而且是长期处在晦暗未知的状态下,朝着无光的未来前行,甚且不知放射线对身体的危害,只能日夜与酒精和烧杯为伍。
然而,即使研究根本就是场苦劳,这场修行其实算不得什么太大的困难,看不见的社会枷锁,才是真正最难克服的人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