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植剧场《花甲男孩转大人》的续作,《花甲大人转男孩》延续了前作的角色本质及剧本精髓,有许多台湾群像电视剧(甚至不仅群像剧),都无法达到如同《花甲男孩转大人》一样成功拿捏好角色的戏份比重,因电影版与植剧场两者故事承载量不同,所以不同于植剧场,电影版几乎只聚焦于郑花甲单一角色上头,其他角色则沦为陪衬(有的甚至几乎零对白无镜头,沦为背景角色),电影版同样找来《花甲男孩》的原著作者杨富闵加入编剧写手的行列之下,相较于植剧场的成熟内敛,反观这次电影版则是浓缩了植剧场的故事深度,险成了「猪哥亮式」的家庭群像闹剧,过于滥用俏皮话的刻意搞笑氛围来增温,与植剧场版本中略为「内敛」的搞笑手法落差极大。
在逢年过节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下,作为本年度贺岁电影之一的《花甲大人转男孩》可谓近年来最具贺岁元素及年节文化的电影,瞿友宁与编剧群所注入的贺岁年节基因,与植剧场版中的反朴归真的乡间生活亦然写实,一家人回到老家拜年,长辈们如连珠炮形同逼问似的口吻,郑家能够再度齐聚一堂,也代表着一家人过年时分团聚的温馨氛围,瞿友宁延续植剧场的相当接地气本土文化,以荒谬喜剧的糖衣来进行包且加以润饰。
延续植剧场对于「成长(转大人)」的母题,电影版反而是诠释一位「大人」勇于面对现实中问题的角色心理,以「穿越时空」的科幻元素来润饰点缀,有种噗咙贡版本的《蝴蝶效应》《魔鬼终结者》及《X战警:未来昔日》的既视感,「穿越梗」似乎已成了亚洲电影市场的惯用梗(特别是贺岁片),上次有采用穿越剧形式的贺岁片应该是猪哥亮的《大稻埕》,俗滥到长茧剧本题材,到了《花甲大人转男孩》当中则与故事母题结合,「转大人」后的郑家「老男(女)孩们」即将面对的全新命题,即是如何承担且面对身为「大人」的责任,显然在植剧场版当中戏中的角色们也仅得到某种层面的「体悟」及「成长」(至少花甲与玮琪、花明与雅婷即是如此),穿越时空只是为了逃避一切,改变一切所造成的「蝴蝶效应」,即是自己必须接下的责任与重担,对于郑花甲,甚至是整个繁星乡的所有乡民来说,都把繁星一姐视为「救赎」的象征,郑家因繁星一姐而凝聚,并且慢慢地蜕变成长,好聚却不好散地完结这酸甜的成长物语,电影版郑家所遇到的命题不再只是心灵思考方面的成长,而是学习如何不再「依赖」繁星一姐的救赎光环,特别是与一姐关系相当亲密的乖孙郑花甲。个人觉得植剧场的片名该命名为「繁星男(女)孩转大人」还比较切合主旨XD,反观电影版的故事主旨,反而比较契合植剧场版原本的片名,也就是所谓的「花甲男孩转大人」。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至于郑家的那本经,即是化解不了的家族紧密尴尬关系及疮疤,繁星一姐的亲骨肉「辉煌仁升好」五巨头即是最好的例子,老大光辉拥有黑道背景,另一方面则是想成为一位尽责的老爸,老二光煌虽然拥有极佳的社交手腕,不过内心则是相当贪婪,老三光仁则是与现代的越南工厂大亨的自傲之流不同,既往则是位自暴自弃的肥宅,苦苦盲目追求着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林小美,唯二最为平常的角色应该就是老四光升跟老幺光好了,在植剧场版本中对于呈现角色内心的「疮疤」就已经发挥得透彻自如,到了电影版更是赋予了这群角色更多的轮廓及过去背景,藉由「穿越时空」,以郑花甲的视角来探究过往的郑氏一家疮疤秘史,2003年郑家的花样年华,因SARS的严重病情而笼罩的喧嚣世界,不过真正要改变的,并非郑家过往的疮疤,也非当代的社会风气,而是那颗看待世界及人事物的心,不变的则是心中最初的童真。
在植剧场的卡司阵容全员回归的光环加持下,看到郑家再度团聚,心中的感动可谓一涌而上,特别是卢广仲所饰演的郑花甲,卢广仲在本片反而成了位谐星,结合既往的阳光大男孩及乡下因仔形象,卢广仲的腼腆神情搭配上郑花甲的憨厚老实,更为深刻则是与蔡振南所饰演的郑光辉两人的父子之情,电影版当中的异曲同工之妙,即是延伸了植剧场之中的最为经典的父子吵架一镜到底,到了电影版被翻转的更为荒唐浮夸。
整体来说《花甲大人转男孩》相较于植剧场的确略逊一筹,失去原有的深度及流畅,不过原有的主旨及因子可无完全流失,家庭关系间的尴尬及紧张堆叠,乡下地方的人情味及朴实,写实的心灵成长描写,看见这群老男(女)孩们再次聚首,并且与他们一起得到更多相同的人生体悟,这不就是《花甲》的故事主旨吗?即使电影版是如此的荒谬,流失植剧场原始的深度及本质,但永远不会忘的则是与这群角色的成长过程中所留下岁月痕迹,从植剧场到电影版与我们伴随不到一年的时间,不过与角色们的成长过程,时光岁月则是平行的,也许我们就与花甲和花明一样是个长不大的「老男孩」,抑或是与玮琪和雅婷拥有着同样不想要被男人给束缚的倔强心态,不过花甲与花明、玮琪与雅婷终究还是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就与我们在人生中得到了全新的体悟后,持续地成长蜕变,即使身上还是有些许瑕疵,比起穿越时空来改变自己的「不完美」,来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模范大人」,还不如享受当下仅有的「完美」,并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极度建议在看电影版前一定要看过植剧场,唯有与这些角色在电视机前所建立的丰富情感,才会对电影版有所共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