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从前,有一个男孩,爱着一个女孩,他们开始只是朋友,他看过她上过很多男人的当,他就静静的陪着她,等着女孩回身向他;他以为女孩要的是大房子,过更好的生活,他努力攒积,去圆一个梦,自己的也是我们的,到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男孩名叫见清( 井柏然 饰),女孩名叫小晓(周冬雨 饰),他们是「奶茶」 刘若英执导的电影《 后来的我们》( Us And Them ) 镜头底下的主人翁,仰仗着强大的技术班底(摄影指导:李屏宾,录音指导:杜笃之,剪接指导:廖庆松),刘若英更能在故事上打磨,营造出更透亮的作品成色。
《后来的我们》见清与小晓之间真挚而如此动人。
李屏宾(左)与周冬雨(右)合影。
最吸引人的永远是爱情
爱情故事永远是吸引人的,不管你有没有过,你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纵然本片将时间点切分的过于细碎,在结构上有无此必要值得琢磨,但关于他们挨过的苦,有过的梦,所历经的欢喜悲伤,关于那些当时的误解,后来的错过,不管在北京工作或两人回老家过年,那样相濡以沫的情感,仍做到细致动人。
给的太多
但关于两人重逢后的桥段,我认为导演说得有点多了,演得有些太过了,兹举雪地中两人关于「如果我们当时怎样」的冗篇大论来说,这些「如果当时你没有走」、「如果当时我上地铁」的揣想,可以简单收束在两人就此打住的相对无语上,更有让遗憾氤氲整个银幕的效果;然而刘若英显然想要让大家知道更多「如果」,两人劈哩啪啦像是在朗诵比赛似的「说」出了他们的遗憾,就扼杀了斯时斯景该有的浪漫,也抹去了我们对他们有更多可能的臆想空间。
后来的我们
看完本片,相信不少人包括我都会有一些疑虑,小晓究竟要什么,而见清当时又气什么?表面上看来,小晓之前选择的对象,看来是要能给他稳定生活的男人,而见清也努力为她「上九天捞月、下五洋捉鳖」这条路走去,等到他真的挣得心之所愿了,小晓只是幽然的说:
那从来都是你的目标,我只要跟你在一起就无所谓。
这个「无所谓」成了压垮见清自尊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他反向证明自己很有所谓的动力,可是为何到后来,他还是不懂小晓所要的,只是一个家?我想这部分电影铺垫了很多细节,包括小晓母亲的缺席,自小即有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小晓在过年时说时还要来叔叔家过年,那种喜不自胜的神情,和当时车上小晓所说的:「只要和你在一起」时,那样坚毅笃定的语调。
那些爱过的曾经
因为是你,因为我们能在一起,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也比不过我们谛听两人心跳的美好,惟有家人能在争吵后不怕嫌隙的和好,也只有家人可以给对方最丰满完足的爱。端看见清的父亲(田壮壮) 为儿子所做的一切,小时候帮尽管工资不多仍帮他买昂贵的光碟游戏片,长大了怕他饿着仍替他做黏豆包路上带去,心心念念着儿子的婚姻大事,见清身在福中没能及时感知的,看在小晓眼里却是满满的幸福:这个大大的家远比大大的房子,要来的温暖而真实。透过剧末父亲捎给小晓的信,对照他后来眼盲误以为媳妇是小晓的举动,这样被当作家人的全盘接纳,我相信小晓心里必然感动,那些举家吃过的团圆饭,和那静默夜里一屋子的闹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