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人院》(Unsane)最疯狂的要素是什么?索雅准备在新城市拥抱新生活,却被当精神病患留院察看?还是她妄想周围的人都是跟踪狂?都不是!
是导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仅花十几天,就用「iPhone」拍完整部电影,对,没错,就是你友善的好朋友iPhone!
但即便转景或移镜位都拥有轻盈自由的优势,对早已被科技惯坏的观影角度来看,iPhone 呈现出的影像效果,是否能媲美现今影像规格带来的视觉影响,我抱持怀疑的看法。
查了维基百科,一般电影萤幕常见的尺寸为239:1,而《疯人院》的画面尺寸类似4:3,现今在电影院应该很少看到以下这样的比例了:
中间的画面其实更趋近正方型。
播放在习以为常的宽萤幕上,两旁留黑边,仅剩中间区域有画面,有种早期年代的复古感,搭上不自然的角度和画质不佳的影响,让影众不自觉体验到「跟踪狂」的视角,呼应《疯人院》真正的故事主轴。
索雅为了逃离跟踪狂搬到新城市,更换手机号号码和Mail 早已成为日常,仿佛生活不再由自己控制,但一方面却刻意安排索雅主动在酒吧搭讪陌生男子、带回家,再突然抓狂,让跟踪狂本身的存在成了悬点──是真有其人吗?还是一切都是妄想呢?
病患被要求当场服用药物。
以下涉及剧透,请谨慎前行!
二择一的剧情发展,无论哪种都属于「可预料的」走向,既然如此,中间「逃脱」的过程就更为重要。原本让索雅一边证明自己没疯,一边从大卫伸出的魔爪中死里逃生,即便题材不够新鲜,也能像《救命解药》展开无力感满满但「惊彩」的剧情,不过索雅的状况可不一样:
除了假借大麻成瘾入院勒戒,其实在调查院方不合理制度的黑人男奈特,我很好奇这部电影中还有其他心理正常的人吗?
索雅故意叫大卫把邻床女孩拐来作为自己逃跑的诱誀。
索雅的被害妄想虽然有迹可循,但暴力倾向也并非一般,与其说逃离大卫的致命侵扰,这两人更像在争谁比较疯狂。利用邻床女孩作诱饵逃脱,索雅却挣脱女孩的求助,眼睁睁看她惨遭毒手,直到此刻我才明确认知,原来在《疯人院》中谁跟踪谁、谁正常与否根本不重要,只是单纯呈现谁的手法更变态:是医院为了获得预算乱关人,大卫自以为两情相悦百般侵略他人生活,还是索雅为了活命而无所不用其极?
究竟是大卫带来的恐惧逼使索雅心理扭曲呢,还是索雅的疯狂吸引大卫?
对索雅一见钟情的大卫,假冒身份混入精神病院。
只有奈特是唯一行事正常的角色。
2015 年曾上映过一部名为《疯人院十日》(10 DAYS IN A MADHOUSE)的电影,讲述一名记者在多次揣摩后,成功以精神病患的身份潜入一家医院的真实故事(近似本作奈特的角色)。我原本也以为《疯人院》的重点是:「在精神病院中要如何让他人相信自己?」,事实上它并不走烧脑路线,只是一部在心理异常的催化剂下诞生的恐怖惊悚片而已,论独创性和惊悚度,《逃出绝命镇》对我来说显然更胜一筹。
比起剧情,运镜的角度和手法更吸睛。
那iPhone 真的能带出电影界的新趋势吗?确实在《疯人院》中超脱世俗认知的运镜角度,成功营造出窥视、扭曲的感受,动态人像正背面重叠后的迷幻感前所未见,但可能碍于手机的防震效果始终不敌正规器材,看得出画面较为僵硬,视野也因此受限,因此就我个人而言短时间还是没办法的,不过从各方消息得知,导演史蒂芬索德柏似乎爱上iPhone 拍摄带来的自由奔放,就让我们对下一部作品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