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病了──
犹记老婆先前还暗示先生是否有男人之时,大雄坚称自己没问题,然而当大雄说出自己是女人时,老婆直觉认为老公只是生病了,可以「一三五你作女人,二四六我做女人」来「治好」这种只是一时贪玩的毛病,甚至到最后,她仍坚信老公只是一时迷惘,即便离开家许久,倦鸟终会知巢复返的。
然而对大雄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也不是病,他需要的只是理解和包容。在和老婆激烈的争吵后,我们看到的是女儿哭坐在楼梯上,儿子根本不愿回家,即便他先前脸书换上彩虹图像──支持平权的最大表征,他仍觉得父亲那样「不正常」的家人,不应该是自己的家人。
电影藉由这样的讽刺,去重打儿子一个嘴巴,先前还怒骂不让姐姐离婚的妈妈迂腐,但面对「做自己」的父亲,儿子的心态却没有想像中开明,许多事情我们知道却很难做到,尤其当自己身为当事人的时候。
像大雄这样明知自己不爱女人却仍要跟女人结婚的人,当然自私,甚至最后毅然决定离婚,连一点爱的情面都不留的行径,多少令人觉得残酷不仁;然而若阿邦先前认为大雄欺骗自己老婆家人的行径太自私,是否也是因为他认为的家人,是可以彼此共享秘密的,他才选择全盘托出──伤害或许一时,阵痛过后,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蜕变的勇气,和可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亲人的认同与支持是最大的力量
就像影片没带到儿子质问老爸为何这样,却用一张戏票,串起父亲和母亲的短暂凝视,一份戏假情真的证明。在那之后儿子也慢慢了解母亲勉力维持家庭「完整」的艰辛,是因为她有着和姐姐一样不戳人痛处的柔软心肠,才有那场暗夜家中两人和解过后啜饮红酒的深情相拥。同时也是因着大雄内心希望眼盲母亲,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轮廓, 一种做女人的义无反顾,惟有得到同为女人的母亲支持,他才能放心、放手、放胆去做。
母亲口中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是我的孩子」,无疑是最好的定心剂,一如我们在《谁先爱上他的》邱泽母亲对自己儿子的紧紧抱拥,两部电影都藉由母亲的言说或动作,把孩子形塑成一个温暖丰润的,人的形貌,让我们有一个无论是对同志或是跨性别者,都能更为公允的视角,也传递出不可磨灭、令人动容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