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隐晦,是现代商业电影导演最欠缺的才能之一,极度依赖台词交待剧情,则是现代许多商业导演的通病。讽刺的是,大众喜爱的导演,也是那些不喜欢在电影里讲太多话的导演,而乔登皮尔证明自己正成为克里斯多福麦奎里、诺兰或艾德格莱特之中的一员。《不!》有许多的暗示、隐喻与对比,让观众自行推理,进一步更沉浸在他的荒凉加州马场里。而更令人惊喜的是,《不!》有许多刻意的留白,主角默不作声,但情绪与信念却在这些画面里油然而生,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与这些角色更加亲近了。
《不!》皮尔(右)与丹尼尔卡卢亚
皮尔说,与他合作第一部电影的丹尼尔卡卢亚,是他的「劳勃狄尼洛」。我们先不管皮尔是否在自诩自己是马丁史柯西斯,但是在《不!》里,你可以明确感受到,皮尔确实把卡卢亚当作狄尼洛在拍。这位死硬脾气的年轻人,自始自终都是臭脸,不是他生性暴躁,而是他选择将人生一切困境都往肚里吞。就算天塌下来,他坚持完成的事、还有他的家人,一个都不允许辜负。卡卢亚饰演的其实是传统西部电影里的白人牛仔硬汉,在现代自然只能当个臭脸鲁蛇,讨好不了客户,赚不了大钱,也说不了好听话,沉默是他的唯一表情。
《不!》
所以「不!」这个字,从卡卢亚饰演的欧杰口中吐出,就充满了重量。《不!》不是单纯的「人 vs 怪物」恐怖电影,它是一部强调人定胜天的电影。马场赔钱赔到脱裤,让卡卢亚被迫卖马求生,但他在交易过程中还要跟买家保证,「有一天我会把卖你的马通通都买回来」。这听起来像是「哪天我有钱就绝不会低声下气」的鲁蛇摆架子,但是对这个角色而言,他是认真的——就算世界末日就要来到,他也坚持要把马带回家、坚持明天早上要喂马、坚持这间马场不能倒。
《不!》ㄏ
《不!》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人喜爱,几乎没有纯功能性角色(帮忙送刀送头就退场)。与欧杰完全相反的妹妹,是电影前半段的喜剧担纲,她好高骛远、急躁暴进,但却很难让观众讨厌她,因为她与硬汉哥哥刚好是凹凸拍档,两人互补不足——这意味着两人的兄妹情将会是电影的情感关键,而皮尔当然没有浪费这个设定,在电影后半某个时刻,拍出了他执导生涯以来最温情的一幕。
《不!》欧杰兄妹
当你看完《不!》可以发现,皮尔不再耍弄剧情上的逆转技巧,这是这部电影与《逃出绝命镇》和《我们》的差异之一。如果你因为这两部电影,然后期待进戏院被《不!》吓得脑洞大开,你也许会非常失望。摊平《不!》的故事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从地心窜出》故事。但是,皮尔用自己的方式,加进了更复杂的多样元素。你能感受技术面在摄影(峡谷景色极为壮观)与混音(音效是本片的重点)上的丰富;感受每个角色被好好地培养;感受叙事跳跃的流畅,这些都让《不!》跳脱了「逆转电影」的窠臼,成为精彩的娱乐电影。
《不!》
你可以说,《不!》是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皮尔在讲述欧杰兄妹与天外来客的故事同时,似乎也在自述「乔登皮尔导演」与「电影」间的关系。欧杰兄妹想要拍下那神秘的物体,为了「上《欧普拉秀》」、为了成名发财。但是越到电影后半,你可以发现欧杰的心思产生了变化。皮尔与欧杰兄妹一样……或者说天下导演都一样,都想拍下那「不可能的镜头」,想要拍下那「疯狂又壮观的一幕」。片中某个角色的台词,就像是每个热爱电影的导演,身上永难去除的诅咒:
「想要拍出不可能的镜头……就像是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梦。」
《不!》
乔登皮尔刻意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不!》,全片有大量只能透过IMAX规格才能欣赏到的壮阔美景——所以一定要到IMAX影厅欣赏;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难度,也远远超越前两部皮尔电影。这意味着皮尔向着「电影」这个巨大艺术的挑战意志,他透过《不!》的剧情自述这种决心,而他幕后刻意选择的制作方式,则是他个人演出的《不!》版本。而根据这部电影的成果看来,他确实做到了他宣示的目标。
《不!》
《不!》那些安静却扣人心弦的留白片段,像极了早期的奈沙马兰作品。卡卢亚像是黑皮肤的克林伊斯威特,骑着马奔向危险。但是,《不!》不是其他人拍得出来的电影,这是一部混合皮尔自身经验、喜好风格与个人信念的电影,《不!》留下了极其鲜明的个人印记,是他的功力巅峰之作。也许下一部皮尔电影不再是恐怖片、不再是逆转片、但那些他在《不!》留下的印记,一定会在下一部电影里再次与观众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