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白日青春》:老戏骨携手小童星,演绎香港难民悲歌

影视影院影评人气:6928时间:2023-05-05 00:12:37

【影评】《白日青春》:老戏骨携手小童星,演绎香港难民悲歌首图


与儿子疏离的陈白日(黄秋生饰演),70 年代从中国大陆游泳偷渡至香港,如今已是垂垂老矣的计程车司机。原名哈山的莫青春(林诺饰演)是十岁的巴基斯坦裔难民,跟随父母抵港十年,等待前往加拿大过上安稳的生活。一场车祸让白日与青春命运交会,白日想起年轻时的际遇,决心帮涉入黑帮的青春偷渡,却引来旁人的质疑。

《白日青春》入围金马奖六项大奖,勇夺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与最佳原著剧本,导演刘国瑞聚焦香港难民的困境,以写实又平易近人的手法,没有华丽的场面与曲折的情节,而是用自然光影与些微晃动的镜头刻划人物的不确定感,凝视身分未明、缺乏土地认同也没未来感的底层人。

白日和青春,一老一少,一黑暗一光明,一沧桑一活泼,众多对比下,却同是天涯沦落人,用彼此的故事为船票、丧亲之痛为戳记,短暂共乘人生这艘小船。

 

黄秋生以内敛却充满张力的表演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

《白日青春》

陈白日沧桑厌世,不爱惜身体,也跟儿子阿康不亲,却愿意为了素昧平生的哈山铤而走险。阿康一句:

「你为这个毫无关系的小孩付出这么多,你自己的儿子呢?」

道尽其对父亲的矛盾,渴求丢失已久的亲情,既羡慕又嫉妒哈山,是全片令人感慨万千的戏。

三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黄秋生,以《白日青春》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他以内敛却充满张力的表演征服观众,外表苍老到让人认不出来,随便一个看着后照镜的眼神都是戏。他与小童星林诺搭档,不用太多说教跟显眼的肢体动作,光看他借酒浇愁和对哈山心怀愧疚,到动念奔走偷渡,整个人站出来就很有悲凉感。

 

林诺毫不逊色,极其聪颖、惹人怜爱

《白日青春》

戏精当前,林诺毫不逊色,在一票大人面前,不用炫技的表演,而是恰如其分表现难民小孩失亲又遭警方追捕的困境,却在逃亡中极其聪颖,惹人怜爱,令人期待林诺未来的作品。

 

底层悲歌数不胜数,被大环境的巨浪卷入

如果能在故乡安居乐业,谁想冒险离乡背井?故事揭露香港作为难民中继站,底层悲歌数不胜数,根本无法奢求法律维护基本权利,哈山没有身分证的父亲便是一例。哈山爸爸由于无法合法工作,只能靠食物券和同乡的杂货店老板换东西,偏偏一次跟老板借车载冰箱却遇上擦撞,逼不得已打黑工抵债,还要担心警方查缉,待在香港跟坐牢没两样,令人同情。

《白日青春》

努力奉公守法,不违背自己的良知,是哈山父亲坚守的原则。然而,故事呈现难民黑暗的另一端--南亚帮,大人怂恿小孩偷拐抢骗,再把到手的赃物拿去黑市贩售,赚进大把银子。单纯的哈山在一次行动中遇上警方追捕,导致事情愈滚愈大,甚至母亲可能被迫遣返,显现难民漂泊异乡难有选择的处境,被大环境的巨浪卷入。

人为了安稳,宁可冒险远赴异乡,哪怕成功机率渺茫,也甘之如饴。殊不知一离家,便永远成了异乡人,抵达的了彼岸或心目中的天堂,心依然漂泊不定,宛若失根的浮萍,没有真正靠岸的一天。

 

一部省思人与土地的关系、勾勒底层人民日常的电影

《白日青春》

一场陈白日和人商议卖掉计程车牌照换钱的戏,谈起当年一个牌照只要二十万,如今已经上百万,若是要领现还得被杀价,可见这些难民、偷渡客的生存成本节节攀升,有了钱却也没能保证绝对安稳的日子。

结尾陈白日和哈山道别的戏,充满感伤与不圆满。哈山就像当年的白日,也像一直在等待父亲的阿康。白日已经老到忍受不了漂泊的冷和孤寂,他只能以满满的祝福和暂时的责任送走哈山,算是从哈山身上弥补年轻时对儿子的愧疚,让自己从黑暗深渊中爬出来,不愧对「白日」二字了。

看惯大场面或激动表演的港片,可能不习惯《白日青春》的温和,甚至会嫌弃里头不少能发挥成精彩动作戏或浓烈情感冲突戏的地方,没好好大书特书一番搞成能卖钱的商业电影。但是,作为一部省思人与土地的关系、勾勒底层人民日常的电影,不用张牙舞爪,而是以气氛和演技取胜,再佐以今时今日已不多见的道义和责任,足够让人看完后沉思许久。


© 2021-2022 www.yingshiyingyuan.com

© 2022 影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