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重奏》为挪威导演尤沃金提尔首部剧情长片,与《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及今年初在台上映的《世界上最烂的人》,合称「奥斯陆三部曲」。
作为「奥斯陆三部曲」首部曲,《爱重奏》有着大多北欧电影的冷冽氛围,却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特显出众,并以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让故事轻易穿梭于回忆与现实之间,在时间轴上交织出两位主角不同的命运与人生。
《爱重奏》剧情描述一对好朋友伊利(由伊斯潘克鲁曼豪纳饰演)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尔森李饰演)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作家,相约寄出作品初稿的两人,随后的际遇却截然不同,菲利普凭着出众才气,成功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瞬间在挪威艺文圈爆红;而伊利却遭出版社婉拒,持续在梦想路上努力。
菲利普的人生看似从此一帆风顺,但半年过去,却是伊利与一群好友接回刚从精神病院出院的菲利普。他还有重新来过的可能吗?而立志要在文坛发光发热的伊利,最终能如愿成为一名作家吗?
《爱重奏》原片名「Reprise」意指乐章中重复、重唱的意思,直接命中电影主题「重来」。而当一切面临崩溃之际,是否有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会是许多人心中都曾妄想过的。导演尤沃金提尔十分擅长运用「时间」元素,带出每一个世代的「遗失感与失去感」。
随着年纪增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时间的流逝,不单单是指岁月上的流逝,而是那些年少轻狂的回忆。就好像在一条时间轴上,人站在现今的位置回头看那些过往回忆,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却只能遵循着宇宙定论的方向前进,无法回头,也无法倒退。或许这就是导演尤沃金提尔想透过《爱重奏》提出的「青年危机」,从「我是谁?」的身分认同、探讨人生意义何在的存在主义,到自我实现的集体焦虑。
「奥斯陆三部曲」中的主角设定其实都很相似,他们都是以追求艺术为人生志向,试图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然而,追求艺术的同时,生活周遭所面临的种种却令他们迷惘且痛苦,也使他们不得不思考最为现实的层面:
「人生是否算真的成功?」
无论是《爱重奏》中两位20 几岁渴望在文坛上获得一席之地的好朋友;或是《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中刚结束勒戒的34 岁男人期望生活导回正轨,于是拜访了朋友、面试工作,甚至还尝试联络前女友,却发现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或是最后《世界上最烂的人》将主角换为女性,她依然得思考在她这个年纪,必须要完成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才算是社会所认可的成功人生。
三部曲不仅围绕在时间的消逝,也以年轻世代需面临的社会认可、人生实现等为题。
《爱重奏》是一部关于青年危机的故事,探讨年轻世代该如何找寻自我,并在人生中有所体悟与成长。创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跟现实一切相违背,终将令人痛苦,究竟该继续作梦,抑或是果断放弃,成为大人世界里的自己。答案或许都在时间里,时间终究会告诉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