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BPM》爱滋让我活的更用力,更多色彩也更多遗憾

影视影院影评人气:8587时间:2022-08-16 14:53:00

《 BPM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无论在故事背景的1990年代,或是电影上映的2018年,同样点出对于HIV带原者与爱滋病不可忽视的议题;HIV阳性老成员西恩,和HIV阴性新成员纳丹,两人对行动抗争产生不同的感触,也造就彼此的相遇,感性大胆的演出(床戏……听说来真的),让电影在斗争、悲痛的剧情中,有了爱情的温度。

AIDS,中文名为「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由感染爱滋病毒(HIV)所引发的疾病,俗称爱滋病,你对它当然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觉得它事不关己,怀有不理智的偏见和误解。

BPM 电影海报

配乐时而是电子舞曲的重节奏,时而配上沉重的钢琴乐,有如心跳随着不同情况而快或慢、重或轻;激烈带有侵略性的行动,仿佛刻画他们曾经活过的痕迹,直至最后将视野聚焦在西恩身上,在法国当红小生纳韦尔·培瑞兹·比斯卡亚自然、现实的诠饰下,展现一个人对生命的挣扎、抵抗,脆弱与放弃,在影众心中留下感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注意。

 

BPM 剧照

▲宣称研发出新药的梅尔顿药厂,却不肯公布实验结果

面对彼此,我们意见不同;面对敌人,我们只有彼此

导演罗宾·康皮洛重现青年悍卫权利踏上1990年代街头,同时也不避讳地表现巴黎爱滋平权联盟ACT UP内部意见不合、互相争论的一面,但面对共同敌人时,又是彼此最可靠的同伴。

当目标分裂时便会有人跳出协调,定下的规则就算是主席也得遵守,虽然是一群非专业人士群聚的组织,却表现比官方组织更加积极与秩序性的态度,然而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一滴的流失,却遭到官腔回应的敷衍,要如何保持沉默冷静的抗争?

BPM 剧照

▲对同志不友善的人,就要更加亲密地闪瞎他们!

BPM 剧照

▲纳丹对西恩一见钟情,守候到最后一刻

爱滋是病毒,不是它作选择,是人选择了它

校园的宣导行动中,有的老师极力抗拒,也有老师主动说:「这很重要,要注意听」;有学生表明自己又不是同志,才不会得病,也有学生向前索取宣导册。镜头跟着一位有些阴郁的男同学,他始终沉默,眼神却追着ACT UP的成员,也许他是一位同志、一位病患,也可能都不是,但就像西恩所经历的,16岁那年与数学老师初尝第一次就得病了,而让自己染上爱滋,得负上和散播者相同的责任。

爱滋是病毒,它选择的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而非同性恋或异性恋,将保险套视为「性行为诱导」的过度解读,对孩子是保护,还是造成下一位无知的受害者?

BPM 剧照

这是我最后一次的同志游行

西恩从一开始充满反抗精神的活力与大胆,随着一次次的行动以及对药厂的失望,终究不敌病毒的侵蚀。西恩不如外表般洒脱,他的确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活得更加用力,但面对失望,也跌得更用力。

激烈的抗议运动,激情的肢体碰触,每分钟120下的心脏跳动后,远景镜头中的赛纳河有如埃及十灾般染上鲜红,耳边只能听见西恩一次比一次沉重、痛苦的呼吸,自己似乎也跟着窒息,一阵酸不禁涌上心头。

这不只是纪录片,也是一部爱情片,纳丹虽然是HIV阴性者,却从不畏惧和西恩的互动,至终都不曾遗弃过已发病末期的恋人,亲手了解西恩生命的痛苦,即使将自己交付给性欲也无法抑止溃堤而出的泪水。

BPM 剧照

▲西恩要求举办「政治丧礼」,让成员带着自己的骨灰走上街头

无知是敌人,知识是武器

漠视是让这群青年以及更多人们失去未来的加害者。

每一次行动后,ACT UP的成员们聚在一起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就像在抗争之后才能说服自己放松紧绷的神经。光线映照空气中的细尘,HIV感染的细胞唯美却骇人,高举逝世伙伴的照片,强硬的行动混杂苦涩的泪水,西恩的骨灰撒在享乐宴会上的餐点,音乐又响起,身体再次摆动,电影结束也或许不会结束。

BPM 剧照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片尾没有配上任何音乐的电影,黑底配上白字,以往觉得理所当然的画面,这时却像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为这群勇敢的青年哀悼。


© 2021-2022 www.yingshiyingyuan.com

© 2022 影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