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波贝对「时间」的灵活运用,也证明他对恐惧的深刻了解。当卡雅与朋友躲在树丛后静观其变,或在山崖边与生还者马格纳斯等待救援时,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刻意调慢时间,以突显人类在焦急与恐惧时丧失时间感的现象。而与作案时间同步的电影片长,也令观众同样心急如焚。即使我们早已知道事件的结局,仍不免为主角的处境担忧。
电影里的布雷维克,并非新闻影像或警方眼中的政治狂热份子,而是更难以捉摸,甚至没有实体的无名恐惧,因为波贝呈现的,正是生还者记忆中的布雷维克。除了片尾的模糊人影,我们看不见凶手的模样,但回荡在森林的枪声,让他仿佛无所不在。
这个处理方式虽然夸大了布雷维克的恐怖,却反而精准地重现生还者在极端情况下的恐惧想像,不但让电影更写实,也避免将布雷维克的形象浪漫化或英雄化,可说是一计绝妙好棋。
活下去!
作为一部疗伤止痛的电影,《 7 月22 日重生》大可将故事聚焦在生还者的友情与勇气,或着眼于事后的调查过程及心理辅导。相反的,它竭尽所能的呈现事件最残酷的一面,并回避粉饰太平的大团圆结局,足见导演的胆识过人。不过波贝仍不忘关注人性的光明面。
片中卡雅与马格纳斯的勇气及沉着,以及马赛尔格莱弗( Marcel Gleffe ) 在片尾驾船救援的义举,都令观众多少寻得了一丝安慰。
卡雅在片头的宣言:
「我不清楚事情的全貌,但希望你能听我说。」
或许点出了电影最重要的意旨:面对暴力与恐惧时,勇敢的活着,让世人听见自己的声音,就是最大的胜利。